“我為群眾辦實事”—— “百所興百村”結碩果
“我為群眾辦實事·百所興百村”結對共建活動是2021年省律師行業“我為群眾辦實事·十百千萬惠民生”實踐活動當中“百”的內容所指,也是律師行業新一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任務,更是司法部“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的重要內容?;顒訄猿贮h建引領,充分發揮律師行業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在全省范圍選取100家黨建工作強、管理規范的律師事務所黨組織,結對100個鄉村振興任務重的鄉村黨組織。根據省律師行業黨委、省律協的部署安排和市律師行業黨委、市律協的推薦,韶關有兩家律所黨組織有幸參加了這項活動,分別是:廣東周和律師事務所黨支部結對樂昌市九峰鎮茶料村黨總支、廣東天行健律師事務所黨支部結對樂昌市三溪鎮石村黨支部。
接到結對任務后,這兩家律所的領導高度重視,周和律所黨支部書記、主任羅運標,天行健律所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少敬親自部署,精心研究,派出富有村居法律服務經驗的優秀律師作為結對牽頭聯絡人(周和律所派出支部組織委員封慧敏律師、天行健律所派出支部宣傳委員江志平律師),專門對接結對共建任務?;顒娱_展將近一年以來,這兩家律所與結對村通過簽訂《黨建共建協議》、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百所興百村”結對共建計劃》,已經在法律咨詢服務、黨建共建、扶貧助學等方面結出了豐厚碩果。
一、建立法律服務咨詢微信群,定期安排律師在村委會值班,為村“兩委”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提供專業法律服務。村規民約作為介于法律與道德之間“準法”的自治規范,是全體村民共同意志的載體,是村民自治的表現,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行為準則,具有教育、引導、約束和懲戒作用,在新農村建設中促進村民自治具有重要作用。既然是“準法”的自治規范,那么,村規民約的內容是否合法就直接影響其是否有效、是否可行?!鞍偎d百村”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幫助村“兩委”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對鄉鎮企業開展“法治體檢”。為村民自治、創新鄉村治理、切身解決村民法律需求提供了有效路徑。
為村兩委干部、村民提供法治宣傳
二、送法進村,為村“兩委”及村民提供法治宣講,贈送法律書籍,助力法治社會建設。為提高村“兩委”、村民的法治意識,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周和所黨支部、天行健所黨支部通過開展講座、派發宣傳小冊等方式為村民提供法治宣傳。其中周和所黨支部通過采購《民法典》捐贈給茶料村村民,做到每戶一本《民法典》。通過村民自行學習《民法典》,使得村民進一步增強法律素養,為建設法治社會盡一份力。
三、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周和所黨支部和天行健所黨支部非常重視在結對村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主題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周和所黨支部與茶料村黨總支緊密圍繞黨史學習教育,聯合前往漿源村紅軍墓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并安排律師結合開展一次專題法治宣講,為村民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法律知識。在2021年11月26日的主題黨日活動中,韶關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文麗親自率隊參加,韶關市司法局黨組成員、政治處主任劉衛紅則為與會人員上了一堂精彩的專題黨課,切實把法治思想宣傳貫徹于鄉村基層,助力提升鄉村法治化水平。
四、開展捐資助學扶貧慰問活動。周和所結對的九峰鎮茶料村、天行健所結對的三溪鎮石村都是粵北高寒山區相對比較貧困的村。這兩家律所黨組織自結對活動開展以來,通過走訪了解到部分村民的實際困難之后,廣泛動員律所律師捐資捐物,幫扶困難村民。
五、召開座談會,交流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周和所與茶料村、天行健所與石村多次互為主客召開座談會,交流分享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和做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茶料村對周和所、石村對天行健所在“百所興百村”活動開展以來在法律咨詢、法治宣傳、法治講座、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感謝。茶料村更是為周和所送上了一面“執業為民 普法惠民”的錦旗以示感謝。
茶料村為周和所送上“執業為民 普法惠民”錦旗
一年來,這兩家律所黨組織在結對的兩個村共進行了法律咨詢13場次,給出法律意見5人次,進行法治宣講9場次,開展黨建共建活動4次,開展走訪慰問8次,幫扶貧困家庭15人次,捐資助學18人次,共捐資超過4萬元。在接下來的黨建結對共建工作中,市律師行業黨委、市律協將繼續支持相關律所黨組織,積極響應省律師行業黨委、省律協關于“我為群眾辦實事·百所興百村”結對共建的工作部署,把這的民生工程落到實處,為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識貢獻專業力量,為助力鄉村振興作出律師行業的貢獻。